希尔威矿业勘探部副总监徐厚生:精细化管理赋能矿产勘查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5-10-27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10月24日,在202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国内外地质调查新进展论坛上,希尔威金属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希尔威矿业”)勘探部副总监徐厚生以《精细化管理在矿产勘查中的实践》为题发表演讲,系统阐述了精细化管理赋能矿产勘查提质增效的具体实践经验。

  徐厚生介绍,希尔威矿业拥有127人的地质勘查队伍,其中,野外现场人员88名(管理85台钻机、348个作业面),室内资料整理人员33名,并由资深专家组成专家组提供技术支撑。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勘查作业,为确保勘查资料做到“三边三及时”(各环节信息准确、完整、快速传递),希尔威矿业自主开发了“事事明”数字化平台,对各项工作进度和数据质量进行实时跟踪管理。

  在数字化平台的支撑下,希尔威矿业还依据国家地质勘查规范,将每一步勘查工作细分为多个小环节,制订了明确详尽的标准操作流程,并配套设计标准表单。现场人员严格按照表单开展工作,规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以此将作业内容固定下来,实现作业流程的统一规范。

  在勘查设计阶段,希尔威矿业将钻探设计方案录入“事事明”平台并同步至移动终端,现场技术人员可随时查阅完整的设计参数,从源头确保施工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进入钻探施工阶段,希尔威矿业将现场工作划分为钻机现场管理、岩芯编录、采样送样、岩芯实物管理等环节,每一项都明确了具体工作内容和关键管控节点。徐厚生举例说,在钻探过程中,希尔威矿业要求从开孔、施工到终孔验收各环节都必须留存影像记录,并填写相应的数字表单。现场人员需按照规范对钻孔施工进行全过程记录,包括定期钻孔测斜、使用不低于300万像素的相机清晰拍摄岩芯照片等,终孔后则严格依据标准进行验收,并通过表单将影像和数据即时上传云端,既保证工程质量有据可查,也为钻探工作量结算提供了可靠依据。

  在岩芯编录和实物管理方面,希尔威矿业同样实行精细化管控。钻探过程中推行“原始编录+二次编录”制度,岩芯首次编录在现场及时完成,待钻探数据汇总后再对岩芯进行复核补充,从而进一步完善资料。希尔威矿业还在各矿区建立了专门的岩芯编录室,为地质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编录质量。每个钻孔岩芯从钻机取出后立即送入岩芯室集中保管和编录,随后入库登记归档。各矿区建立了岩芯库和岩芯管理档案,像图书馆一样分类保存岩芯实物,确保这些宝贵资料得到妥善保护和高效利用。

  同时,希尔威矿业建立了钻探跟踪数据库,对每箱岩芯进行编号并与三维地质模型关联,技术人员在电脑上点选箱号即可调出对应岩芯照片和数据。借助这一数字化工具,海量岩芯及测量数据得以及时检索和综合分析,不同专业人员可共享现场信息并动态更新地质模型,从而为下一步找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此外,每批新产生的勘查成果都会即时共享给地质和采矿技术人员,地质工程师据此更新地质解译和矿体模型,采矿工程师则评估新增的工程、水文地质信息,将新发现的资源转化为储量并纳入矿山规划。对于未见矿的钻孔,专家团队也会分析原因,适时调整勘查部署。

  徐厚生最后总结了精细化管理在矿产勘查中的成效,并概括为5点:一是标准化作业流程让现场人员操作更简便,新手也能快速掌握规范方法;二是通过标准化影像记录,将原本必须到现场才能观察的地质现象“装进口袋”,极大提升工作便利性;三是电子化岩芯编录使编录内容标准统一,简化了资料整理并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利用互联网技术随时随地共享资料,能及时发现并解决一线问题,避免时间和资金浪费,并可即时指导现场施工、调整工作部署;五是通过精细化管理,不同部门和领域的人员可以同步共享数据,最大限度挖掘资料价值,不仅提高了地质勘查质量,也缩短了数据传递流程中所耗费的时间。(中国有色金属报)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6nzzsXXotJBJNI6e85v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