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重要成矿带仍有较大找金潜力
10月24日,在2025(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期间举办的紫金论坛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唐金荣系统梳理了21世纪以来全球金矿资源分布、勘查突破及未来趋势,并指出重要成矿带仍有较大找金潜力。
唐金荣介绍,截至2024年,全球金储量达6.40万吨,金资源量则达23.33万吨;已知金矿床(点)超1.95万个,分布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大型矿床515个。
从资源分布来看,全球金矿呈现“高度集中”的特征。澳大利亚、俄罗斯、南非等13个国家掌控全球83.28%的金储量,仅澳、俄、南三国占比就达45.31%,形成“少数国家主导资源供给”的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传统金矿大国仍占主导地位,但新世纪以来的找矿重心正加速“南移”。数据显示,200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共实现重大金矿新发现168处,新增资源量约3.82万吨。其中,南美洲成为新发现最集中的地区,贡献占比从上世纪90年代的20.13%跃升至36.77%,北美洲由30.41%降至18.09%。
“美洲整体贡献了全球54.86%的新发现资源量,呈现出‘南升北降’的显著趋势。”唐金荣表示,智利、阿根廷、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等新兴国家成为金矿勘查的“明星区域”。其中,智利以超1.1亿盎司的新增资源量位居全球第一,中国以约4280万盎司位列第11位。
然而,找矿难度与找矿成本正日益加大。唐金荣指出,新世纪以来全球金矿勘查投资增长超4倍,但平均发现成本暴涨27倍,从由1990至1999年的每盎司10.40美元升至2000-2022的296.70美元,而平均发现率则由1990至1999年的18.60%下降到2000至2024的6.72%。新发现矿床的平均规模也从由1990至1999年的956万盎司下降至2015至2024年的645万盎司,下降逾30%,过去10年发现的金矿均未跻身全球最大的30个金矿(金资源量)之列;平均埋深(除南非外)从38米增至61米,增长60.52%,过去50年以每十年11米的速度递增。
在技术层面,唐金荣表示,最受关注、最具应用潜力的新一代创新技术是人工智能,其在棕地勘查和矿区周边勘探中应用效果明显。例如,蒙古国欧玉陶勒盖铜金矿田边部发现的赫如岗矿床,以及印尼格拉斯贝格金矿深部突破,均依托“就矿找矿”理论与深部探测技术,分别新增金资源量2000万盎司和620万盎司。
展望未来,唐金荣认为,随着易于勘查发现的金矿日益减少,优质金矿资源也日益减少且地理分布集中,找矿难度增大,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叠加矿石品位下降、勘查深度的增加及环境监管日益严格等问题,导致进一步增加发现成本,勘查投资或更多投向已发现矿床的增储,而非新矿床探索。
“非洲、拉丁美洲、西欧以及包括中亚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地区,仍有可能在地表或浅部发现金矿,其中西非克拉通、安第斯、中亚天山等成矿带仍有较大找矿潜力,造山型、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是重点关注矿床类型。”唐金荣说。(中国黄金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