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指数化定价,蒙古证券交易所为中国矿产品买家构筑“避风港”
在2025(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蒙古证券交易所股份公司监管与合规部主任A.蒙赫巴雅斯加兰在蒙古国矿业发展论坛上作主旨演讲,并接受《中国黄金报》记者专访,详细介绍了蒙古证券交易所如何通过规则创新,特别是引入以中国市场价格指数为核心的定价机制,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全球买家提供一个更透明、稳定、高效的矿产品交易平台。
自2023年1月12日依据《矿产品交易所法》启动试运行以来,蒙古证券交易所已迅速成长为蒙古矿产品交易的核心枢纽。据蒙赫巴雅斯加兰介绍,截至2025年10月20日,通过该平台累计成交的矿产品已达5930万吨,总金额约61.3亿美元。目前,平台注册了23家卖方企业和534家买方企业,其中中国企业高达456家,占据了买方群体的绝对主力,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市场在蒙古矿产出口中的关键地位。
在交易品类上,蒙古证券交易所正稳步推进多元化战略。目前,煤炭、铁矿石、萤石和铜精粉已成功上线交易。对于市场高度关注的稀土等战略性矿产,蒙赫巴雅斯加兰表示,其纳入将由蒙古国政府决策。但他明确透露,交易所正在积极规划于近期推出钼产品交易。
如果说建立线上交易平台是第一步,那么如何应对剧烈的市场价格波动,保障买卖双方的长期利益,则是平台面临的核心挑战。蒙赫巴雅斯加兰重点介绍了2025年3月的一次关键规则修订。“鉴于去年中国煤炭市场价格大幅下跌,买方企业面临较大损失和采购风险,”他解释道。为此,蒙古证券交易所引入了以中国煤炭资源网指数为主的市场化指数定价机制。具体而言,当卖方选择“指数价格”定价后,合同价格将自交易中标后的第三个月起,根据市场指数每月调整。
这一变革的本质,是将传统的“一价定终身”的远期合约,转变为更灵活、更能反映真实供需的“浮动”合约。它极大地降低了买方在价格下行周期中的采购风险,也帮助卖方在价格上涨时获得更公平的收益。蒙赫巴雅斯加兰表示,运行半年多来,已有多家卖方采用此方式,标志着双方正从单次交易转向“符合市场价格的长期合同模式”,交易稳定性显著增强。
为吸引并保障中国这一最重要市场的企业顺畅交易,蒙古证券交易所推出了一系列无缝衔接的便利化安排。首先,在语言服务上,蒙古证券交易所的官方网站及交易平台均提供蒙古语、英语和中文三语支持,确保中国企业可以无障碍地实时获取所有交易信息。其次,在支付与履约保障方面,蒙古证券交易所要求买方在交易前存入保证金,一旦中标,该保证金将直接转化为合同货款的一部分,并由交易所封存至卖方履约完成,这一机制极大地增强了双方的合同约束力,保障了交易安全。此外,平台还实现了一站式采购,买方企业仅需完成一次注册,即可参与煤炭、铁矿石、萤石、铜精粉等多种矿产品的交易,大幅提升了采购效率。
展望未来,蒙古证券交易所的规划清晰地指向更深度的金融化和国际化。蒙赫巴雅斯加兰透露,交易所正计划研究引入期货交易机制。同时,已与中国大连商品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等国际机构展开合作,旨在引入国际标准,完善本地规章。对于希望长期、稳定采购蒙古矿产品的中国企业,蒙赫巴雅斯加兰明确建议:“应充分利用蒙古证券交易所平台提供的指数定价远期合同这一工具,它能有效管理市场风险,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
在中蒙矿业贸易持续升温的背景下,这一平台的价值有望进一步凸显。(中国黄金报)
